据了解,宏鑫公司电商部成立以来,在普安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已建成线下体验馆1个,在淘宝、贵州电商云、天猫等平台开设网络店铺5个,手机商城1个,电商生态圈已初具规模。目前,该公司正在布局海外电商市场,通过该公司自己建立的5个外语网站(英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俄罗斯语)销售普安茶,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在相应的国家设立线下体验馆,提高普安茶的美誉度,让普安茶香飘万里。 别开生面的“普安模式” 电子商务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是很正常,不因为遇到困难而否定发展的方向。这是普安“独特的模式”和坚定信念,力谋电商大发展。 刘明江给记者看了普安地形规划图,普安地形较独特,普安县东西之间宽度不足30公里,南北长近80公里。虽然沪昆高铁经过普安,但是只经过东西面,里程不长,南北的路还在进行公路升级改造,建设进度较慢,对电商的制约较大,物流“最后一公里”还是痛点。 刘明江告诉记者,目前,城镇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特产品以及相关工业品,品牌培育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普安县电子商务发展。前面的路即使再难,也要走下去。 全力抓主体培育,成效日益凸显。注重“借船出海”。引进了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贵州电商云等知名电商企业在普安建立服务点;通过举办系列活动加大引导,强化宣传和培训,在全县营造电子商务创业氛围,2016年新注册成立6家电商企业、1家电商服务企业;提升一批存量网商,落实政策、资金扶持和资源整合措施,促进现有网商做大做强。如普安县金桥汇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从月网络销售额5万增加到10万左右;引导一批传统企业积极触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贵州电商云合作开展电商主体培育,目前已有31家传统企业进行转型开展网络销售,成为电商企业,新增网店146个。 电子商务逐渐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普安按照“建中心、强网店、逐步推、扩范围”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建设县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强化电商综合服务站建设。建成农村淘宝服务站64个,覆盖了乡镇(街道)集镇所在地和55个行政村,行政村覆盖率为61.11%,覆盖率位于全省前列。2016年,全县村淘服务站为群众购买网货25万多件,交易金额2800多万元,网销上行各类商品35.8万元,初步具备了网销功能。加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2016年3月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实现了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交接乡村和发出县外的物流配送。通过服务体系和物流体系建设,缩短了农产品到餐桌的距离。 紧扣增强内力抓人才培训,整合培训资源,邀请淘宝大学、知名电商企业讲师及高校教授,对部分涉农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和电商创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2016年开展电商培训27批次,培训人数10000多人次。 着力降低物流成本,每件给予1.5元物流补贴,为电商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还举办电商创业大赛和相关推介活动,对电商创业者予以扶持奖励,营造发展电商的良好环境。 斗志昂扬的“普安精神” “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困难,但我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普安县罗汉镇海子村的谭凤一直信奉的真理。 今年30岁的谭凤是一位返乡创业者。一个偶然的契机让她与电商结下不解之缘,在外面打工时想吃家乡特产就让父母帮忙寄过去。于是她突发奇想,同样在外的老乡们是不是也很怀念家乡的味道呢? 2015年9月回到家乡的谭凤本想开一家快递代理点,无奈慢了一步,罗汉镇上已有 一家快递代理点。12月,随着普安县电子商务工作的全面启动,谭凤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做“村淘”的队伍中。 谈到刚开始做“村淘”时的担忧,谭凤告诉记者,原本担心自己不专业做不好以及快递成本太高不赚钱,但是这些在加入“村淘”的项目后都得到了解决,月月有培训,快递成本也降了,做下去的信心更坚定了。“目前我在想方设法集中货源,自己开发产品。我最近发现淘宝上一些商家的芋头卖得很好,经过比较,我们当地的芋头味道更香醇,我在自己种植这种芋头,等确定好卖了再带动村民们大规模种植。”谭凤说,“我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做出成绩,然后带动村民们一起做大电商,吸引在外打工的老乡一起回乡创业。目前村里已经有人在关注我做电商了。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是我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本就是吃货的她,经常在街上买家乡的小吃自己品尝、找朋友品尝,然后思考能不能放在网店卖已经成为了谭凤的日常娱乐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