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中国 > 娱乐时尚 > 数字媒体设计博士代晓蓉谈音诗舞画《木卡姆印象》

数字媒体设计博士代晓蓉谈音诗舞画《木卡姆印象》

发布时间:2017-08-21 14:33内容来源:网络

  由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与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携手编创的大型音舞诗画剧场《木卡姆印象》,2016年多次在上海美琪大戏院、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精彩上演,先后为第33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带来了别样的艺术风景。

  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设计博士,副教授代晓蓉

  音舞诗画《木卡姆印象》,以多媒体营造出美轮美奂的魔幻空间,让源远流长于丝绸之路的木卡姆穿越时空,打通各民族情感。这台内容充满历史、形式嫁接时尚的演出,把回荡丝绸之路数千年的木卡姆,纳入当下多媒体营造出的梦幻场景中的艺术理念,既饱含特色的民族风情,又颇接当今时代的艺术地气,深受各族人民青睐。如今,在国内文化界,尤其是上海与新疆的文化圈子内,关于《木卡姆印象》的热议话题总是源源不断,使其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独特文化现象。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套曲的总称,是一种集歌、乐、舞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长期以来,一直以师徒相传、口传心授的方式在民间传承,至解放前夕已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抢救、搜集、整理和研究,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才得以重放异彩。2005年11月,“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多媒体创作有怎样的魔力,能够使古老丝路上的艺术瑰宝焕发出新的光彩,《木卡姆印象》项目多媒体艺术总监--上海音乐学院代晓蓉老师亲自揭开了这场丝绸之路后现代展演背后的神秘面纱。

  一、缘起新疆

  臧娜:我是今年8月在梅兰芳大剧院第一次看到了《木卡姆印象》,感觉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就是“美”。

  代晓蓉:能够做到“美”就对了。其实木卡姆艺术本身就有很强的震撼力,我在新疆创作采风的时候感触最深,当时我发现木卡姆最动人的不是在舞台上,它是民间的一种表达。比如当我在饭桌上,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近距离地听刀郎木卡姆,看他们表演的时候,会感觉特别震撼。

  臧娜:我知道《木卡姆印象》是您和努斯勒提·瓦吉丁老师通力合作的成果。我记得他在接受北京晨报专访的时候,谈到木卡姆艺术团近十几年的创作经历时说,“舞台美术的时尚,让我感叹传统的审美样式没人看了,《木卡姆的春天》十年了,演出还不到60场。我觉得要想振兴这个团只有搞创作了”。也就是说,要让这样一个植根于维吾尔族生活之中的传统艺术样式,继续在舞台上展现它的魅力,确实要在审美样式的创新上下一番功夫,否则把它搬上舞台反而会在价值上打折扣。努老师在这方面确实有先见之明。

  代晓蓉:努老师确实是一位让我佩服的老艺术家。作为作曲家和指挥家,音乐的美就不用说了,他在整个作品创作的定位和把握上也十分准确。同时,远在西北的这样一位老艺术家竟然对时尚的、现代的科技感兴趣,这种不断创新的、开阔的胸怀让我十分仰慕。

  我有幸结识他和木卡姆还得从2015年我们学院去新疆招生说起。当时我们在新疆白天工作非常紧张,晚上领队的阿龙老师就安排了新疆的维吾尔族音乐家校友们和我们聚会唱歌,哈密来的校友唱起了古老的木卡姆,这种不是用学院派的技法和西方的大小调体系进行度量的音乐,让在座学习作曲和研究音律的老师们都赞叹不已。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