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中国 > 娱乐时尚 > 数字媒体设计博士代晓蓉谈音诗舞画《木卡姆印象》(4)

数字媒体设计博士代晓蓉谈音诗舞画《木卡姆印象》(4)

发布时间:2017-08-21 14:33内容来源:网络

  音舞诗画《木卡姆印象》剧照

  第三幕《炽热的爱情》主要表现一对新婚夫妇在维吾尔族宫廷里花前月下的场面。这一幕主要是对《十二木卡姆》的整理和呈现。跟《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这样结构简单的地方木卡姆相比,《十二木卡姆》更加系统规范和精致,是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样式。既然是精致的宫廷主题,又没有很明显的故事情节,只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地点,在这种情况下我挺开心的,我可以创作了。

  我想起了在喀什采风,南疆那样一个漫天是戈壁和沙漠的地方,生活着维吾尔族人民。每一个维吾尔族家庭的房间里都雕梁画栋,极其繁复,到处是壁毯,吃的用的东西都要雕刻几下。我感受到了这里的人们在沙漠绝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维吾尔族的繁复花纹给我印象极深,我想我可以把它的美在舞台上用新媒体的方式做到极致。所以在这一幕,我把维吾尔族最重要的花纹样式提取出来,通过光影镂空的方式重新诠释这种美。你可以看到,遍布全场的是投影花纹的各种组合。

  臧娜:但是这一幕跟其他几幕的写实风格确实有很大差别,当初是如何跟其他主创人员达成一致的呢?

  代晓蓉:最初定的基调是写实主义,美丽的森林、葡萄架下这样的程式化舞美。所以我刚开始拿出这种抽象写意的设计方案,马上就被推翻了,又回到了一个写实的宫殿场景里。当时我比较恼火,我说那请我来做什么,还是你们原来的东西。第二天为了说服努老师,我又召集大家开了个会,经过一番努力,这个方案终于被挽救回来了。

  臧娜:所以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写意化的第三幕多媒体设计。但是新媒体艺术语言的优势在于虚拟现实,您为什么这么青睐用新媒体来表现写意化的作品呢?

  代晓蓉:我本人的风格就是写意的,这可能源自于我们这个时代和我的求学背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大部分都曾经去国外学习,大量接触到现代、后现代艺术,受印象主义、极简主义等创作风格的熏陶。在艺术创作中要更多地留白,要写意,要给观众以更多的想象。所以我个人的风格基本上都是以后现代的极简主义和写意的形式出现。

  臧娜:您的这种写意化的设计思路代表了中国当下数字剧场设计的一个潮流,或者说是一种现象性的呈现。这可能也表达了当代中国人的一种审美心理。也许是在借鉴西方基础上的再创造,也许是一种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回归,因为中国传统艺术中就有影响深远的写意观念。不论如何,我觉得这是新媒体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相融合过程中的一种探索,可以说是一种中国式的新媒体表达吧。

  代晓蓉:实际上在与传统艺术相结合的过程中,新媒体表达采用写实还是写意的创作风格,一方面取决于创作者的个人风格倾向,但主要受到这一传统艺术本质特征的影响。比如我们曾经将多媒体与京剧艺术相结合,创作了多媒体京剧音乐剧场《白娘子.爱情四季》。即便新媒体艺术语言的优势在于虚拟现实,我们仍然要遵从京剧艺术写意、虚拟的艺术本质,用传统舞美所无法替代的新媒体手段把它呈现出一个极致的状态。所以,新媒体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不仅仅扩展了舞台创作的边界,更重要的是能把传统艺术的精髓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我想这也是新媒体与传统艺术结合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个创作原则。

  四、文化、体验的后戏剧拓展

  臧娜:没错,这样的创作原则确实是目前新媒体舞台创作应该遵循的。但是每一种传统艺术样式背后都有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质,比如关于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文化源头,周吉先生就曾经用“绿洲文化”来命名,他没有把木卡姆孤立地跟伊斯兰教或者伊斯兰文化相联系,而是把眼光投向了沙漠和绿洲之间巨大的环境差异。认为正是这种严酷中蕴含希望的自然环境,让这些孤独的旅行者与音乐为伴,养成了乐观、开朗、爱唱、爱跳的绿洲传统。我认为周老先生说得有道理。面对这么丰厚的文化积淀,未来的新媒体舞台将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的突破和呈现呢?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